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穿越隋唐建后宫 > 背景、资料介绍和作者公告 品读杨广(转载)

背景、资料介绍和作者公告 品读杨广(转载)

黯。"杨广的这句诗该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那时的他如同一头被磨秃了利爪的雄狮,黯然地呆在自己的宫殿中等待死亡的来临。江都是他霸业的兴起之地,在江都当扬州总管的日子是他青年时期最快活的日子,那时候他逸兴飞扬,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前景一片光明,而现在的他是临当西落的太阳。杨广是个活得很清醒的皇帝,到了此时,他早已知道迎接自己的会是什么,所以他才会引镜自照,对萧皇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末日已经到来,乾坤也无法扭转,时至今日,除了得过且过,除了金樽美酒,长袖美人,还有什么呢?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江都粮尽,杨广的随从卫士是关中人,谋划逃归故里。将军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以及司马德勘、赵行枢、裴虔通等煽动隋军卫士发动政变,攻入宫中。那时的杨广面对这些昔日的臣子,心中五味杂陈,他问:"我犯了什么罪?"叛官们历数他的罪恶,杨广说:"我实在是对不起百姓,但是却没有对不起你们,你们跟随我享尽荣华富贵,却为何要对我这样?"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叛官要杀死他时,杨广依旧保持着帝王的尊严,他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能用刀杀,取毒酒来。"叛官们不许,杨广便解下巾带给叛官,然后被士兵拥入内室缢死。杨广死时五十岁,在位十三年。

唐李渊登基后,为了表明隋唐革命是顺天应人,刻意强调杨广的恶政,他亲自以在朝天子的口吻赐杨广谥号为"炀",这个谥号代表着"好内远礼,逆天虐民,去礼远众",从此,杨广一代暴君,一代昏君的形象就初步确立了。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魏征编写《隋书》,对杨广的评价是"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自肇有书契以迄于兹,宇宙崩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期之盛也?"严厉之余,不免让人多想,说荒无度,杨广一生只有3个儿子2个女儿,且始终眷恋他的正妻萧后,没有人能取代她皇后的地位,而一代名君唐太宗却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历史上说杨广荒的有一就是他宠幸了自己父亲的妃子宣华夫人,但是唐太宗也曾强娶弟媳为妻。说他造成生灵涂炭,李世民生前最后几年,也曾因为三征高丽搞得民穷国疲。

李家的这个二公子跟杨家二公子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相似了,后世史家笔下,一个是暴君,一个是明君,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因为杨广作为亡国之君,被传统儒家史观评价得很低,二是因为杨广为了建立卓越功勋确实未多为百姓考虑,大损民力,第三个原因却是《隋史》是唐朝人所写,《唐史》也是唐朝人所写,因此这些史家的评述多带了主观思想,已经变得不客观了。

有了史家评述为先,后代的文人开始对杨广此人大加演绎,增添其残暴荒的故事,比如《隋唐嘉话》《朝野佥载》《大业拾遗记》《开河记》《海山记》《隋史遗文》,等等,至于《迷楼记》《隋炀帝艳史》《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隋炀帝逸游召谴》等书更是秽不堪,耸动,遂使杨广成为俚巷俗人心中最熟悉的乱帝王。更有后世学者以野史当正史,毫不加考究,全盘照抄,让杨广的荒唐形象更加确定化。

到了现代,严厉批评隋炀帝的两个最主要原因,一是他弑父杀兄,人伦丧尽;二是他穷兵黩武,远征高丽。对于前一个说法,至今未找出确实的史料来加以证明,《隋书》应是开历代写隋代历史之先河,但是其中并未提及杨广弑父,司马光《资治通鉴》也仅记"俄尔上崩,故中外颇有疑论",并未作充分肯定之结论。至于第二,也应具体分析。隋炀帝初年全国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在籍户八百九十万余,人口四千六百余万,隋朝的国力达到极盛,要远征高丽是有充分条件的,从这一来看杨广很有能力,并非一个绝对的残暴之君。

统观隋炀帝杨广的一生,他少年时俊朗,文采出众,19岁平陈,统一全国,随后治理江南,收归民心,可算得上是文才武略皆备,颇有帝王材质。而后继任大统,将隋朝治理得民富兵强,四海咸服,被尊称为"圣人可汗",可谓原来是千古帝王的绝佳人选。只可惜后来三征高丽,弄得国力衰败,只能醉酒美色,麻痹自己。杨广一世英名,终毁在连年征战之上。

隋亡解读

学者黄冬云在最近的研究中认为隋二世而亡,与文、炀二帝的军事改革关系密切。"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但由于隋炀帝的为所欲为使其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弊端却暴露无遗。废地方总管府制、降府兵将帅名位、分十二府和兵部之权、内重外轻的兵力部署等举措虽能使军权高度集中,但在实施中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冲突,亦为政权的巩固留下了隐患,最终导致隋政权土崩瓦解,隋朝最终直接灭亡于军阀兵变。

隋朝是一个国计富足的朝代,钱穆称:"隋室虽然短暂,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令治史者所盛赞。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但是,杨广每年远出巡游,从行的有大批士兵、官吏和宫女,大业三年有一次竟达到五十万人。沿途郡县长官要负责整修道路,还要供应最精美的食品。为了杨广的挥霍,很多郡县官吏强迫农民预交几年的赋税。

错误的经济政策是加速隋灭亡的又一因素,隋唐史专家岑仲勉先生认为:"隋亡以经济崩溃,农民起义为主因。"魏承思等也认为:"隋王朝的经济政策,只是一味追求增加财政收入,而不顾封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使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史载唐太宗曾问魏征,为什么杨广仅仅动用了全国一半左右的人力和财力去经营辽东就导致民怨沸腾,而大禹竭尽九州之财、力治天下山川,前后达十年之久,竟没有遭致反对和抱怨?魏征的回答是,大禹与杨广的差别在于"与民同利,故天下虽竭而民不怨"。杨广修建了各项巨大工程,发动了对高丽的三次战争,使"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

所以说,杨广兴办的每一项工程,包括营东都、开运河、城、巡行等,表面上看对国家有利,但实际后果却是不顾民众死活的暴政。作为帝王,过于看重自己的功业,而忽略了其统治下的生存状态,这是有才无德者成为暴君的一条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越是主观上想成为圣君的人,越是具备大英雄资质的人,就越能搅动天下,造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