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穿越隋唐建后宫 > 背景、资料介绍和作者公告 品读杨广(转载)

背景、资料介绍和作者公告 品读杨广(转载)

对于杨广远征高丽的背景、原因、目的和意义,自唐以来,就有众多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在进行研究,并发表了这样那样的评论。三次征伐高丽的失败,可以说是直接导致隋王朝灭亡的根因。许多人因此谴责杨广穷奢极欲和滥用民力,并说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就不应该去征伐高丽。这些评价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实在是有失偏颇。

高丽绝对不是版图上看起来的弹丸小国。自东晋末,中国北方高句丽部族兴起,便于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占据辽东,改襄平(古辽阳)为辽东城。到了隋朝时期,高丽国内兵力已达15万,士兵极其强悍。他们战时出征,平时耕种,全民皆兵。整个国家对中原的儒家文化没有认同感,且有急剧的扩张野心,从开始的几万人扩张发展到了隋时的十几万人,在东北蚕食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人口,意图吞并东北民族。当时的高丽正如宋金对峙时期崛起的蒙古族,明末时的后金,对中原王朝有着极大的威胁,若是任其发展,必是大患。在隋文帝时期,高丽就曾经侵扰过大隋领地,杨坚派兵讨伐,兵败。杨广追从其父,想将这个国家绞杀在摇篮里,消除未来的不稳定因数。只可惜他虽有汉武帝之心,却不似汉武帝有卫青、霍去病,他打了败仗,便成了千古罪人。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首征高丽。唐代研究学者岑仲勉先生认为杨广征高丽是"师出无名,无非好大喜功的思想在作怪。此一战役应列为侵略性战争"。但当时杨广征伐高丽时称"高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据现在考古发现公元前1056年左右,中国的周武王姬发灭亡了商朝,将朝鲜分封给了商朝的一个王族箕子,建立了朝鲜半岛上第一个政权。这个政权延续了800多年。公元前3世纪中叶,中国北方一个诸侯国——燕国的将领卫满率军灭亡了"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满朝鲜"。随着对隋朝的研究,现在许多学者渐渐脱离了唐人对杨广评价的印象,认为辽河流域原属中国领土。所以,当隋朝统一中国之后,势必要领土主权,这才是隋伐高丽最根本的原因。

不管是何原因,就当时杨广的动员情况来看,各地百姓都纷纷有组织或自发地聚集到幽燕地区。当时驿路山冈之上,遍行装甲武士。可见这次远征高丽是深得民心的。《辽阳文史资料》中记载大军到了辽河后,造浮桥三道,大战于东岸,高丽兵大败,退入辽东城(即襄平城)固守。杨广一面围城,一面安抚辽东人民,建置郡县,以为统治。这时,另有一支大军会师鸭绿江西岸,进逼平壤。但战斗不力,丧师30万,败回辽阳。因此,杨广于7月25日撤辽阳之围,引军归还,并以所收复之地,置辽东郡。

实力强大的隋朝竟然败给了一个高丽小国,杨广会善罢甘休吗?

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给杨广的自尊心很大的打击,以至于"帝自八年以后,每夜眠恒惊悸,云有贼,令数妇人摇抚,乃得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杨广之所以惊恐到需要妇人摇抚才能得眠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爆发的农民起义,但实际上大业七、八年间的农民起义尚处于初级阶段,影响规模都还不大,对于拥有精壮兵力和武功战略的杨广来说,平定农民起义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如前文所说,杨广是上天的宠儿,他文治武功无所不能,且颇有长远的历史眼光,同时做事雷厉风行,年纪轻轻就能统一全国,然后又成了九五至尊,为天下人之首,自然心中是非常自负的。征高丽的失败,让这个常胜将军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儿。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广二征高丽。他渡过辽河,挥军直下辽东城,利用飞楼撞、云梯、地道等一切工具和办法,四面俱进,昼夜不息。但就在隋军取得战争主动权,一切设施妥当,正待攻城之时,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以李密为谋主,聚众造反,"进逼东都洛阳,屯军上春门,隋朝达官子弟多附之"。杨广闻报,十分惊恐只得放弃攻打高丽,火速回师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

杨玄感的这次叛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隋朝的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毫无疑问,杨广开始大刀阔斧的建东都修运河已经积蓄了不少民怨,到了第一次征高丽时,他又征调"民伕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在这次出征之前,就爆发了长白山农民起义,甚至山东、河北广大地区的人民纷起响应,起义军"多者十余万,少者数万人"攻郡县,杀长吏,不过当时的农民起义杨广并没有放在心上,心中只为征服高丽而焦躁。到了第二次征讨高丽失利后,隋朝国内的农民起义已是风起云涌,且两次征讨高丽已经使得隋国内的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以至于使得大业前期还繁荣富庶的隋朝出现"农村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难以生活下去"的悲惨景象。

但是这些并没有动摇杨广征伐高丽的决心,到了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他不顾国内危机四伏,再次亲征高丽。沿途已有大批士卒逃亡。不过此次隋军获得胜利,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遣使请降。杨广见国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无心再战,班师回朝。

三征高丽,终于架空了隋朝,让大隋火速走向灭亡。不可否认,杨广是一个拥有文才武略的大气帝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他刚愎自用的性格。他认为"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在"德"和"功"之间,他选择了"功",终于因用民过重,急功近利而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6.秃爪雄狮

李家的二公子李世民和杨家二公子杨广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相似了,然而在后世史家笔下,一个是暴君,一个是明君。功与过,孰能分清?由唐朝人写下的《隋史》对杨广的评价真的是客观的吗?为何只有三子二女,始终眷恋他的正妻萧后的杨广却成了世人口中最荒的皇帝呢?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杨广看着山河破碎,心灰意冷,干脆从东都洛阳迁到了江都,命王世充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以酒色取乐,麻痹自己。正如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炀帝见中原已乱,无心北归,滞留江都",此时的杨广是一个崩溃了的杨广,他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已经损失殆尽,迁到江都是逃避,沉醉酒色也是逃避。

"斜阳欲落处,一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