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下决心并不太难。
“陛下,此举虽然安了民心,但臣觉得不太妥当,”唐俭再说道,“朝廷国库虽然殷实,但征战的开支实在是大,若不从百姓身上加收赋税,恐怕几年后就要出现亏空了!”作为掌握户部的最高官员,唐俭还是比较担忧。
“战事不会连续几年的,”李世民有些不以为然,“朕想着,年内一定会结束,所以不必多征收赋税!”
见李世民如此自信,唐俭也不再说。
李世民清清喉咙,看着将要出征的诸位武将道:“薛延陀仗着他们强盛,越过大漠南下,行程几千里,马已疲乏瘦弱,粮草消耗也颇巨。凡是用兵之道,须是见利迅速推进,遇着不利局面迅速撤退。薛延陀乘李思摩部没防备,急速进攻,此是上道;李思摩被迫退入长城以内,薛延陀并没退兵,而是继续往幽州方向进击,犯了兵家大忌也;朕想着薛延陀的大军粮草已经快用尽,只能取野地之食,因此你们几部不需要速战,应当互成犄角之势,牵制薛延陀的大军,等到我西北的几大近卫师进入漠北,取薛延陀后方,敌军慌乱将要撤退时,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定会大破敌军,一战即可平薛延陀…”
“陛下用兵如神,”李世绩听了站起了身,恭敬地行了一礼道,“臣所想也是如此,若大度设与我对恃,我军不急于进攻,薛延陀大军已经征战数月,定是要困马乏,给养缺乏,必定已经成劳师,而我西北安北道行军部下各近卫师,擅长长途奔袭,必定可以趁大度设所领的这二十万大军回撤之前,即消灭夷南亲领之几万部众,到时定可破夷南牙帐,再与我漠北道诸军前后夹击,薛延陀即可平定!”
“陛下,若安北道诸近卫师无法快速攻击到夷南的牙帐,那又如何安排?”李道宗虽然也对李世民和李世绩所说的颇为赞同,但也想到了万一的情况。
“大度设所领之军有近十五万人,这是薛延陀精华之所在,若将其这一部尽歼,薛延陀也不成气候了,夷南定是会向我上表请和,”李世民也听出了李道宗话中的意思,也知道有这种可能,“只是此战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朕希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将在外,定是要审时度势,临机应变才是,朕另遣校尉宇文法持朕诏令,往乌罗护与靺鞨,调用两部落的军队,从东南攻击薛延陀部…”
“臣明白,”李世绩站起身抱拳领命,“臣等一定不负陛下所托!”李世民给予他们临机决断的权利,这就够了。
“朕要你们记住,对付薛延陀,降则抚之,不降则灭之,”李世民神色凝重地说道,“夷南既然如此,此次朕一定要将漠北地置于我大唐所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