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的序列之中,只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小部分,在舰队序列并不重要。
也就是在一战的初期,被英国压制的太厉害的情况之下,才不得不选择潜艇战,刚开始的潜艇水准,一点都不高,只是普通水准,德国的潜艇,即便在一战之中也不是最出色,柴油发动机的性能,还有电池方面问题,让潜艇的续航能力并不强,到中后期,吃了甜头之后,才制作出巡洋舰,可以远航的潜艇,这样德国的潜艇,可以进入到大西洋的英国美国航线之上,直接威胁英国后方,也可以进入到战舰无法进入的地中海,支援盟友作战,并且打击英国海上运输线,特别是从印度运输回来的财富。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南非和印度,这两者几乎支持着英国打完了一战,超过100亿美元的直接战争费用和数倍于此的间接费用,这一点,无论英国还是德国,都没有想到的。
德国的潜艇不出色,柴油发动机和电池这两个方面,却是西北的强项,电池和柴油发动机,哪怕是不拿出后世的东西,只是凭借着在材料上面,在发动机领域的出色成果,杨元钊都可以让德国在初期拥有可以远航1500甚至是2000海里以上的远航潜艇。
潜艇只有能够越过大洋,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作用,大海会成为潜艇天然的掩护,而在海水的掩护之下,对舰船进行攻击,效果惊人,甚至当航程足够的情况之下,在海外秘密的建立补给基地和补给船队,德国的潜艇,可以活跃到任何海域。
这对于德国海军战略来说,极为的关键,说不定在开战之初,德国就能够压制住英国,控制住他的补给线的,要知道英国只是一个岛国,如果截断了他跟外界之间的联系,拿下它,并不困难。
已经起航了,在后悔也没有办法了,那就回去之后再说吧,杨元钊看着波涛汹涌的北海,心中默默计算去英国的收获,还有到底要把钱花在哪里。
英国跟西北,没有足够的交情,不花到一定数量的金钱,想要从英国那里参观到足够数量的军舰,这是完全不可能,英国秘密保护公海舰队,不是随随便便就向外开放,若不是杨元钊带来的订单太大了,并且已经切实的在德国下达了,骄傲的大英帝国,何时会这么软弱。(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三章穿越海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