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侃侃而谈,听得苏老眼睛都亮了几分。
任奕鸿也在旁边连连感慨,有生之年居然能够遇到这等妖孽,年纪轻轻对书法的理解居然就能够到达这等地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感觉都没有聊多久,时间就过了11点,任奕鸿笑着邀请大家吃顿便饭,并且说已经订好了,大家也都没有意见。
包厢里,大家纷纷入座,等上菜期间,任奕鸿提起上午的事情,说可以尽些绵薄之力。
“不用了,事情已经解决了。”孟子涛把后来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苏老提起了一些兴趣:“仿范宽的画?能不能让我欣赏一下?”
孟子涛打量了一下四周:“这里有些不太方便,要不咱们饭后去任老那边再说吧。”
“没问题,我又不急。”苏老笑道。
在闲聊中,大家结束了午餐,又返回任奕鸿的店铺。
当孟子涛拿出那幅画的时候,苏老明显怔了怔,眼中泛起不可思议的神色。
舒泽有些讶异,问道:“苏老,怎么了?”
苏老回过了神来,摆了摆手道:“等等,我先看看再说。”
大家虽然觉得好奇,不过并没有多问,让苏老仔细鉴赏。
舒泽拍了拍孟子涛的肩膀道:“喂,你小子又捡漏了吧,看苏老的表现,这幅画不会是真迹吧?”
孟子涛笑道:“光是看看纸张你也应该知道这不是真迹,不过作者应该也大有来历。”
“是谁?”舒泽连忙问道。
孟子涛回道:“不出意外,应该是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画家王鉴。”
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成为画坛正宗。
王鉴仿范宽的作品比较早,也比较多。按一般的绘画常理,仿某人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应与原作品一致,但王鉴所仿并没有完全按照范宽的模式依葫芦画瓢,而是夹杂着自己的想法。
这点也有他的论述相印证,比如在沪市博物馆藏有一件王鉴63岁时所绘的《仿范宽山水》。他在画中自题道:“近时丹青家皆宗董、巨,未有师范中立者,盖未见其真迹耳。余向观王仲和宪副所藏一巨幅,峰峦苍秀,草木华滋,与董、巨论笔法,各有门庭,而元气灵通,又自有相合处。客窗而坐,独仿其意,不敢求形似也。”
这段话中的“独仿其意,不敢求形似”是说王鉴仿范宽之画是取其意,而并非取其形,是希望用董、巨的画法来改造范宽画法,这说明王鉴的仿古画不是“死”仿。他这么做的效果极其显著,让他成为“清六家”之一。
(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