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直达寿春,省了之前需要过江辗转6路的麻烦。而江夏与荆南数郡可以先集中物资在鄂县水港,再顺江水东行出海,北上转淮河到达寿春。虽说可能需要转一个圈才能到达寿春,但是水运的成本比路上车马转运低太多了,算下来还是水运更好些。
当然水运相比6运也存在一些隐患,比如更大程度受制于天气气候问题,可能存在的水贼海盗威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淮河下游的广陵郡现今乃是属于鲁国,虽然说现今刘备和张绣的关系尚可,楚国船队通过淮河不受限制。但是谁也说不准以后。
就好比当初张绣的军队借乘北归的袁氏船队突袭江东一样,张绣开辟了这种战例,难免不被其他诸侯所借用。若是有一天鲁军伪装成楚国船队突袭寿春,又如何识辨应对?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古代,如何利用好自然条件是很重要的,但不能一昧依靠地利,有时还得用人力去弥补自然的不足。于是在张绣征伐江南这段时期,大司空王朗根据江淮一带的实况,规划了一条长江至寿春的水道,待张绣返回寿春,也是准允所请,筹备拓挖这条运河。
这条运河现今也是楚国必修的一项工程。原因在于下一步合肥新城的建设。合肥临施水,而施水通巢湖连长江,先是疏通整个施水河道,使船只可以直接从长江到达合肥城下,然后开凿一道人工运河使施水和肥水连通,而肥水北流经过寿春汇入淮河。如此一来便是直接打通了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即能最大程度减少江南与淮南的水运里程,又使得寿春和合肥两城水6相连。
这段运河倒也不难建设,预计的总长度不过两百多里。而其效益是巨大的,事实上张绣还希望通过水道的建设加快城池建造的度与效率。就比如现在扩建寿春,第一步便是开挖围城的护城河,要求是护城河灌注满肥水河水之后,可以通行部分中小型船只,从而使得转运建造城墙的石料木材更为便捷省力。
蒋干在路上将这些对邓義一一道来,说到最后邓義已是满满的震撼。蒋干对于这些工程的透露倒也不禁忌,反正如今韩国乃是从属于楚国的藩国,这些消息也没有必要隐瞒。
待邓義听完,忍不住叹道:“若是渠开城成,楚国可得百年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