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儿笑起来:“对对,我在国外,电子书、手稿、纸质书、网络文档不分,刚刚顺嘴说错了,它就是一个记事本,不是说。不过,如果把里面的内容拿到出版社去,那里的编辑一定会如获至宝,求着我把它出版成纸质书,然后大火大卖,行销全球。”
老济南人都知道,日寇占据济南时,在城内建造了数个“公馆”。名为公馆,实际就是日本间谍活动中心,或者是军方私设的公堂牢狱,不知有多少正义的商贾、平民、乡绅屈死其中,至今未能讨还公道。
当时,其中一个公馆也是以梅花命名的,其性质与所有公馆大同小异。
“看看吧,一定对你有启发。”冰儿很肯定地说。
我没有急于打开塑料袋,反而把它推到一边,先低头喝甜沫。
冰儿并非表面看来这么简单,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她刻意安排的“偶遇”,大概就是为了向我介绍这本“梅花公馆手记”。
不谦虚地说,我熟读过济南二战历史,对这个时间段发生在济南的大小军事战斗、政治倾轧斗争、商号经营案例、名人生死沉浮都有一定的了解,称得上是半个“济南百事通”。
所以,我认为这笔记本里记录的内容我应该并不陌生。
“你这人……这里面提到了你感兴趣的东西,知道吗?如果它跟你没关系,我就不会拿来给你看了啊?哎呀,你这人哟,不但不表示感谢,还装得这么高冷……好了好了,拜托拜托,求求你翻开看看它里面的内容……我托人找了好久,又花了两根金条,才把它弄到手的呢!”冰儿皱着眉,故作生气。
之前,在于秦王会的会晤中,闻长老曾出价三十根金条求购“魇婴之术”的核心技术。现在,为了一个记事本,冰儿又能出两根金条的高价,可见她和闻长老背后一定有大财团支持,资金绝对不是问题。
“你给我一个大秘密,我能用什么还你的情?如果我还不起,那还是不看罢了。”我说。
我对冰儿的态度过于冷淡,连柜台里的两个年轻厨师都看不下去了。
其中一个猛地哼了一声:“哼,有什么了不起,装高尚谁不会?让你看就赶紧看吧,装什么装?还得人家美女跪下来求你吗?”
我哭笑不得,他是厨师,我和冰儿是顾客,彼此之间只有买与卖的财务关系。好端端的,他要替冰儿出头,也不该把邪火发到我身上才是。
“啊?你不会真的想要我跪下来求你吧?”冰儿借着那厨师的话继续发挥。
我看看她,又看看那厨师。
“好了好了,我跪下来求你看,总行了吧?”冰儿起身,离开座位,绕到桌边来,作势要向我下跪。
我赶紧握住她的手腕,苦笑着告饶:“我看,我看,我看行了吧?千万别说‘下跪’二字,折煞我了。”
冰儿的手腕很凉,她整个人似乎从内而外散发着寒气,这种“内寒”体质,十分少见。
“好,你看,我等着听你的意见。”她抽回手,坐回到座位上。
我打开塑料袋,抽出记事本,平摊在桌面上。
记事本的封面是由中、日双语写作,除了汉语的“梅花公馆手记”六个字,下面还有日语的相同意义文字。
我翻开木板,下面的内页已经泛黄,但纸质依旧坚韧硬挺,可知这种纸张在制造之时,加入了大量的棉麻材料,使得它五分像纸,五分像布。
内页第一张为目录,上面共有十二行字,也就是说,记事本里的全部内容分为十二章。
我细看那些字迹,前面的十一行文字都是毛笔小楷,可见记录着有着深厚的书法根基。最后一行,名为“终章”,换成了纤细的钢笔字体,跟前面完全两样。
“神相水镜大显其威”这八个字出现在目录的第九行,一扫之下,立刻刺痛了我的眼睛。
“原来,冰儿要我看的就是它——神相水镜?”我心头震愕,马上向后翻,一直找到了第九十页的位置。
那一页的最上面用工整的毛笔小楷写着——“九章,神相水镜大显其威。”
我迫不及待地阅读那一页上的内容,当然,内容也是中、日双语。
“大雪下了一天一夜,战车碾过,轱辘全都被雪埋上。每个班派出两人,不用携带枪械背包,全程跟随推车。随队的中国向导说,自他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天地之间,全是沉甸甸下坠的雪片。联队长下令,今晚就渡河,直扑济南城。就是在听到那命令和军号之后,我看到了传说中的中国奇术师的镜子,那镜子至少有六米高、十米长,把浮桥南头全都堵住。镜子旁边站着一个人,用左手扶着镜子,右手提着一把红缨鬼头刀。那人并非多么高大健壮,但孤身一人立在桥头,迎风冒雪,面向北方,就像中国文化里的门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有士兵都愣住,大家竟然都忘了举枪射击。我不关注那一人一刀,只看着镜子。第六感告诉我,那就是神相水镜,据说是一面能够改变时间和空间的魔镜。中国奇术鬼神莫测,一切传说都是半真半假,所以我对它‘改变时刻’的能力半信半疑。不过,我并没有即可禀告联队长,作为一个随军参谋,我人微言轻,就算好心去报告,最多也就是换来一顿叱责。秋鹤联队长是个多疑而小气的人,容不下比自己聪明的人。”
这是那一页的全部内容,最下面两行被括号括住,里面的字体稍小,应该是对这一页的总结和注解——“我犯了一个错误,害死了秋鹤联队长和一百二十名天皇麾下的忠勇士兵,该死,真该死!”
我心头松了口气,从注解看,这队日寇被那扶镜提刀的人独力全歼,当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大捷,可喜可贺。
国人全面爆发抗战是从1937年著名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的,有具体资料记载的、单场战斗全歼日寇超过百名的并不太多,基本只要看过史料的人都能数得过来。
根据我的记忆,日寇由北平南下,直到渡过黄河占领济南,都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如果有一次全歼日寇一百二十人的激战,至少济南史料中应该明确记录才对。
这册子的执笔者应该是日本人,即他自己表明的身份,一个不受重用的随军参谋。按照封面上“梅花公馆”的题目可以猜到,他并没有在黄河之战中丧命,而是顺利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