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清十二帝疑案 > 清十二帝疑案之总说

清十二帝疑案之总说

,因为清朝是世界人口大国,所以清朝的综合国力增强。后来西方殖民者想瓜分中国,或者想吞掉中国,他们办不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你消化不了,反抗你人多。所以我说清朝人口多呢,就增加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使得任何一个西方殖民者不敢小看中国人,但是,也有负面影响,人口太多了,人口过多容易破坏生态的平衡,也容易引起一些社会的动荡。

第九,开发三北地区。“三北”就是东北,正北、西北。东北就是山海关以北,一直到黑龙江下游,这个时期在明朝或者明朝以前,特别是黑龙江流域,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清朝入关之前,它的势力已经到了黑龙江流域,那里很多原始的部民,归顺了清,加入了八旗,从龙入关,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不同了,清朝时期因为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战争,一部分关里的人到了关外去了,做官也好,流人也好,加强了关内与关外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清朝,特别是辽河流域,清朝努尔哈赤从都城赫图阿拉,一迁到辽阳,二迁到沈阳,加快了辽河流域,辽沈地区经济开发的步伐,后来清朝在东北设卡伦,派军队戍边,建立一些新的城市,譬如说齐齐哈尔,呼玛,瑷珲,加强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开发,一直到黑龙江的北岸,这个是前代所没有的,正北地区主要是蒙古族,整个明代的蒙古族各部之间战争、动乱,一部分蒙古的牧民做饭没有锅灶,穿没有衣服,吃没有盐。明朝一个时期对蒙古禁运,禁运一个时期。清朝不同了,满蒙联盟,满蒙联姻,整个蒙古,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清朝把这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大家知道,这个问题不容易,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主要是防御北方的匈奴,唐朝的突厥,明朝的蒙古,北方的问题两千年没有得解,清朝不同,康熙说过:“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就是外蒙古,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大家知道清朝没有修长城,长城没有用了,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基本上没有战争,二百年的和平环境,大大有利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开发,也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西北,北疆主要是厄鲁特蒙古,南疆主要是回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以来,应当说清朝第一次把新疆问题解决了,清朝在那儿派官员驻兵、屯垦、贸易,大大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文化的发展。所以,我认为三北地区,东北、正北、西北地区在清朝时期经济和文化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十,保护文化遗产。以故宫为例,大家知道,周朝灭了商,它没有在朝歌,它又回去了,回到镐京去了,原来的都城废了。秦统一了六国,它的都城在咸阳。汉、唐也是这样,宋代、唐,宋朝建立政权之后,它没有用旧的都城,它是到了汴梁开封。元朝它开始都城它是在上都,明朝的都城没有在大都,它是到了金陵,今天的南京,后来永乐靖南之役后才迁的北京。我算了一下,从商朝开始到明朝为止,所有大一统的政权利用前代宫殿概无一例,它们对前代宫殿拆毁焚迁,只有清朝,利用了明朝的皇宫,加以增益。这就使得明朝的宫殿得以保护下来,多尔衮的哥哥,叫阿济格,他不同意多尔衮的意见,占了北京之后,把都城还要设在沈阳。大家想一想,如果清朝都城设在沈阳,明朝宫殿重要的建筑材料肯定就拆了,到沈阳建去了,今天我们在座的我们都看不到北京的明朝的皇宫了。所以清朝早期这些政治家,把明朝皇宫保护起来,没有破坏,加以利用,后来修缮,有局部的改造,它使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个皇宫。所以我说清朝对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有人就问了,清朝有十大贡献屹立于世界东方,那后来怎么就逐渐地衰落下去了,最后连连吃败仗?我就要讲第二个问题:二,图强维新的八次机遇。整个清朝这个时代,我们从国际来看,有一个大的潮流就是工业化、民主化,说准确一,就是清朝这段历史时期,西方在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资产阶级民主化,但是清朝这三百年,在世界这个大潮面前,是怎么样的呢?我说清朝有八次机会可以图强维新,都很可惜了,都失掉了,一步一步衰落下来。

第一次,顺治朝。顺治比较开放,我们讲过汤若望,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顺治也亲自到汤若望的住地促膝长谈,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是顺治一死,汤若望被关进监狱里,我们不要看作是一个个人事件,不要看作是一个个案,汤若望他了解西方科学技术,参加修历法,被关进监狱。通过这个个案可以反映一个问题,就是顺治朝刚刚打开了一扇窗户,和西方的科技文化进行交流,随着汤若望关进监狱,而把这扇窗户关上了。

第二,康熙朝。康熙的时候西方的耶稣会士到了宫廷,传布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中国这些古典的文化也通过他们传播到西方,但是康熙晚年特别是康熙死了之后有了变化,康熙没有把同西方的科学技术的交流作为一种国策,作为一种政府行为,而仅仅是作为个人的爱好,个人行为,所以康熙死了之后呢,人亡政息,刚刚打开了这扇同西方文化交流的窗户,又被关上了。

第三,雍正朝。雍正的时候天主教堂大约有三百座,受洗礼的教徒大约有三百万人,随着西方科技文化传播到清朝,和清朝固有的儒家文化发生了冲突。雍正皇帝下令封闭天主教堂,把大部分耶稣会士赶出去,到澳门。就在雍正朝,在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把同西方文化交流这扇窗户又一次关上了。

第四,乾隆朝。乾隆朝我只举一个例子,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了特使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到中国来,目的是为了通商。坐着船从天津上了岸沿着运河到了通州,带了很多的天文仪器和其它的珍宝,下榻,住的地方就在圆明园,清政府接待他们由圆明园,到承德避暑山庄,路途要经过古北口,马戛尔尼他们看到了雄伟的长城,非常赞叹。到了避暑山庄之后,和珅陪着他看避暑山庄,马戛尔尼也很赞叹。天造地设,风景秀丽。乾隆要见他就发生了礼仪问题,清朝要求你三跪九叩,英国没有这个礼节,反复地交涉。这一年正好是乾隆83岁的生日,第一天是八月初六,就是乾隆在万树园举行盛大的宴会,马戛尔尼去了,要行礼,因为人多,万树园大家去看,很大,人很多。马戛尔尼行了单腿跪的礼节。八月十三是乾隆皇帝生日,在“澹泊敬诚”殿接见了马戛尔尼,这马戛尔尼是单腿跪还是双腿跪?这记载就不一样了。有人说是单腿,有人说是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