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清十二帝疑案 >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六)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六)

人,理解国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制造出国人不能制造物品的工匠,才是真正之宝”。努尔哈赤进到辽东地区之后,把辽东的贤人和工匠看作是国家之宝,珍珠、金银饿的时候能吃吗?冷的时候能穿吗?不能。贤人能创造精神财富,工匠能创造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所以努尔哈赤对他们非常优厚,进到辽东地区之后,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原来自己不能制盐,后来能晒盐,手工业,明朝人有一个记载,说是八旗军队的盔甲,比明朝的盔甲还好,如三东冰雪那么样地鲜亮。特别是皇太极,在沈阳仿制成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红衣大炮。女真人、满洲人,同蒙古合,经济不一样,建州是骑射,蒙古是游牧,喝马奶,穿羊皮,逐水草而居。后金同蒙古联合之后,尊重蒙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他们联合,发挥蒙古游牧经济的特长,共同结成联盟,没有强迫蒙古接受女真人的经济,这个是很重要的。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在经济上,尊重汉族的农耕的经济,没有像蒙古那样,蒙古人进到中原之后,把大批的农田毁了,让它长草,变成了牧场,南苑当时叫做“下马飞放泊”,现在叫“南苑”,就变成了猎场。满族人没有,满族人到了北京之后,没有毁掉大批农田来建牧场,建狩猎场所,有人说木兰围场,是在当时的蒙古地区,本来就是一个草地,就是丛林,满族人利用自然的环境在那儿狩猎,没有毁掉庄稼,种草、种树来狩猎。那承德避暑山庄呢?承德避暑山庄也是在长城以外,利用了自然条件,没有毁掉大批农田,变成牧场。所以,满族在东北地区同其他的民族实行经济合,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向汉族的农耕经济学习,同汉族的经济合,我这里特别讲一个事情。

就是雍正和乾隆的时候,修了一部书叫《耕织图》,把耕作的全过程,和从养蚕到织布的全过程,绘成图,叫《耕织图》,把这《耕织图》,乾隆皇帝亲自配成诗,印刷,还刻在石头上。今颐和园“耕织图园”就展示了《耕织图》的碑。和当时的情况,这个事情说明清朝的皇帝,进入中原之后,能够同汉族的经济合,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因为清朝实行了民族合、经济合,所以,他就日渐地强大,光有民族合,经济合,如果没有文化合,还是不行。政权不能巩固,更不能强大,所以下面我要讲第三个问题。

三,文化合。光有民族合,经济合,没有文化合,也是不能,就是即使政权建立,也不可能巩固,更不可能强盛。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对待汉族语言文字和宗教怎么办?一种办法,就是强迫汉人接受满族的语言、文字和宗教。历史上有先例呀,中世纪罗马教皇发动了十字军东征就是强迫推行天主教,还有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强迫推行一种宗教,这种例子还是有的。日本到了中国在东北,强迫小学里头日语是国语,我认识几个年纪大的人,他日语都很好,我说为什么?他们说我们小学日语是国语,汉语是外语,就是强迫推行他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要从语言文字宗教上要征服这个民族。清入关之后,对待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怎么办?是强迫推行满族的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还是向中原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学习,接纳,合。清朝采取了基本国策,就是向汉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学习,接纳,合。同其他的民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合,我举几个例子。

先说,对蒙古文化。蒙古的语言和满语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努尔哈赤兴起之后,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怎么办?他就借用了蒙古文的那个字母来拼写满语的语音,创制了满文,这是合呀,蒙古文化和满洲文化合,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宗教,满族本身的宗教是萨满教,同蒙古接触之后,就是接受了蒙古当时信仰的喇嘛教,遵奉喇嘛教,没有排斥,没有做异教徒,斩尽杀绝。皇太极在盛京沈阳修了实胜寺,就是喇嘛庙,亲自去参加祭祀,笼络蒙古贵族的上层,结成满蒙联盟,这是文化合。

对藏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清朝的皇帝对藏族的语言、文字、宗教、文化尊重。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知道,承德避暑山庄,有很大一座庙,就是普陀宗乘之庙。普陀宗乘,就是西藏布达拉宫那个“布达拉”的意思,就是在承德修了一个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乾隆60岁生日的时候,许多民族的首领,一起到承德,在普陀宗乘庙,举行盛大的庆典,这不仅仅是一个祝寿,是一个民族合作的一个象征。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有40座宗教建筑群,是承德外八庙当中最大的一座庙。

下面我再说一下对汉文化。我想讲几:第一,学习汉族制度。譬如说科举制度。满洲在关外根本没有科举制度,到了中原之后,顺治的时候,实行科举制度,不但汉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满、蒙、汉一个大的文化交融,文化的结合,满洲人:麻勒吉,考中了满洲状元,这是满洲的第一个状元,蒙古八旗,崇绮考中了状元。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清朝实行满、蒙、汉文化的合。

第二,在官制上。清朝迁都北京之后,这官员怎么办,满、汉怎么解决?清朝创造一个办法,就叫做“二元制”,或者叫做“双重制”,六部尚书,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满、汉各一员,吏部尚书满人一个,汉人一个,兵部尚书满人一个,汉人一个,就是六个部的尚书,满、汉各一人,六部侍郎,就是相当于副部长,他分左侍郎,右侍郎,左、右,满、汉各一人,这是合呀。

第三,翻译汉文典籍。四书五经翻成满文,把兵书翻成满文,把《水浒》《聊斋》《三国演义》《西厢记》翻译成满文,进行文化的合,交流。满人学习汉族的文化,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纳兰性德,他是叶赫人,就叫叶赫纳兰性德,他的父亲是康熙朝的大学士明珠,纳兰性德22岁考中进士,家里头说满语,学习汉文化,他编了个书叫《通志堂经解》,出了书叫《纳兰集》。纳兰性德以词为见长,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也被誉为宋以来第一词人。我举一首词,叫《长相思》,我们看看纳兰性德,词的造诣上的高低,这个词这样说,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上片18个字,下片18个字,总共36个字,说什么呢?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