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清十二帝疑案 > 同治

同治

一直到同治死他还是议政王军机大臣,所以同治在位十三年,几乎就没有亲政,“辛酉政变”之后就出现了这么个局面,清朝的体制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垂帘听政”,这是清朝历史上没有过的,后来又演变成皇太后专权,演变成慈禧专权,实际掌握朝政四十二年,影响清朝的历史,影响中国近代的历史,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下一讲,我就要讲同治的新政,同治重修圆明园和同治死因之谜。

同治(下)

一个处于社会动荡之间的王朝,新兴洋务求强;封建保守的顽疾,却使新政浅尝辄止,丧失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六岁登极的小皇帝,十九年的短暂人生,放荡的生活断送了年轻的生命。

同治之死是因为天花?还是梅毒?

新政之举是功绩?还是败笔?

“辛酉政变”之后,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开始了相对平稳的统治。同治朝的13年间,国内正好处在“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大的社会动荡之间。国际处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因此,是一次难得的国内国际条件都有利的历史发展机遇,特别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与西方殖民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更是激发了中国人“要维新,要求强”的强烈愿望。

面对陌生的西方世界,清政府终于放下架子首次派官员出洋考察,专门与洋人打交道的“总理衙门”成立了,培养外语人才的“同文馆”也诞生了,并且派出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去美国学习西方科学。这些梳着长辫,第一次跨出国门的中国少年,他们的留学经历令人啼笑皆非,他们的人生命运又将怎样?

六岁就已登极的同治皇帝,由于母后垂帘听政,独揽大权。到了十八岁才刚刚亲政,他想能像祖辈一样有所建树,也想讨得母后慈禧的欢心,于是,他不顾国力窘困的现实,决然下令,重修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熟料,他的这一举动在朝廷上下,引发了的一场轩然大波。

十三年皇帝,十九年的人生,同治帝是有幸的:没有兄弟和他竞争,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同治又是不幸的:和母后慈禧关系不好,婚姻又不如意,刚刚十九岁就一命黄泉了。同治的死因是一个历史的疑案,他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呢?同治之死与他的婚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为我们展现发生在同治朝的风风雨雨。《百家讲坛》11月13日播出,敬请关注。

上一讲我们讲了咸丰死了之后,他6岁的儿子同治继承皇位,在同治继承皇位之后,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宫廷政变,就是辛酉政变,在这个之前,为了把顺治的母亲说清楚,我们又介绍一下慈禧的身世和关于慈禧身世的异说,今天我们这一讲,还继续讲同治,我想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讲同治新政,第二个讲同治重修圆明园,第三个讲同治死因疑案。

“辛酉政变”之后,垂帘听政的两宫太后,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开始了相对平稳的统治。同治朝的13年间,国内正好处在“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大的社会动荡之间。国际处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因此,是一次难得的国内国际条件都有利的历史发展机遇,特别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与西方殖民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更是激发了中国人“要维新,要求强”的强烈愿望。

因为鸦片战争失败了,定了《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失败了,定了《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先进的中国人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两次都失败了?于是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要维新,要改革。这个时候,同治还小,没有亲政,内就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外就是恭亲王奕訢,这个时候他是议政王兼军机大臣。

同治新政主要做了这么几件大事,第一设立总理各国衙门,这个衙门的全称叫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就是“总理衙门”,这个机构的设立,不仅是清朝历史上,而且是中国历史上首创。原来处理外国的事情,分在礼部的一部分来做,或者在理藩院下面有一部分在做,主要还是周边的一些国家,正式成立一个中央的国家机构,管理外事工作,还兼有军机处的职能,这是重大的一个制度上的一个创革,总理事务衙门管的事情很宽,外交事务,对外的经济贸易事务,兴办一些新的学堂,兴办一些新的兵工厂,都归总理事务衙门来管,这个机构的总的负责人,当时是恭亲王奕訢,其他还有大学士军机大臣,部的尚书侍郎等重要官员组成,可见这个机构之重要,有了这个机构,后来外国驻清朝的使馆,清朝派到其他外国的使馆,就统一有了一个管理的机构。

第二就是出洋考察,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历史,那个法显和玄奘到西天,那西天也是印度,没有出亚洲啊,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意义很重大,但是郑和没有到欧洲,清朝正式的政府派官员到西方进行考察,是从同治开始,派一个人出去看一看嘛,回来跟他报告一下,到底西方是个什么样子,奕訢奏请了两宫太后同意,就决定选派人出洋考察,报名谁也不报,出洋考察?当年有个苏武,到了匈奴那儿就回不来了,谁敢去呀,但是有一个人叫斌椿,这个人63岁了,他说我去,家里人也阻拦,说你都63岁了,这把老骨头你扔到外面怎么办?他还是执意要去。这样呢,从同文馆派了三个学生,因为他们会外语,再加上他儿子,他儿子因为他父亲岁数大了,路上好照顾,一共5个人,出国考察,到了法国的马赛港,他们在海外停留了110天,看了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看了凯旋门,看了英国的议会大楼,看了欧洲的高等学校,看了很多新奇的东西,机器印刷,工厂,火车,电报,摄影机,这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还见了外国的舰船,兵工厂,回来之后,就向周围的人介绍他在西方的见闻,回来之后,奕訢也很高兴,奕訢也间接地知道了一些外国的情况,从此,就打开了一扇窗户,就是清朝同西方,就是清朝通过这扇窗户来看西方,这么一扇窗户,有了这次出洋考察之后。

接着就是第三件事情,就是培养洋务人才,过去北京也有一个机构培养语言,主要是蒙古语、朝鲜语,主要是亚洲这些国家的语言,因为你跟西方开放了,西方在北京建立使领馆,清朝又要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